“我们乡每年种植旱地小麦4.24万余亩,总产量达1200万公斤。”日前,在“自治区旱作小麦优质高效增粮示范区”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红石砬村千亩旱作小麦播种现场,乡长王志刚向前来指导旱作小麦科学播种及如何高效使用免耕农机、解答在种植中遇到问题的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专家介绍。
克旗新开地乡7个村5个位于高寒漫甸,全乡12.5万亩耕地旱地占80%。由于无霜期长,适宜小麦种植。过去因农业科技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户一直沿用“牛拉犁杖尺二垄”的原始耕作方式,风调雨顺年景小麦最高亩产100公斤,粮食不能自给,种植面积较小。为此,历届乡党委政府都大力支持农技人员进行旱地小麦种子的实验、扩繁、示范和推广等科研,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向种植户推广旱地小麦种植技术的同时,动员群众利用农机补贴政策购买使用农机具耕作,使小麦播种、收获、深松等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粮食产量翻番增长,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200公斤以上。2020年,该乡依托青岛农大科研院校共建校地基地,引进该校研发的优质高产抗倒伏,适合旱地生长的小麦新品种,在红石砬、高地、双山子、新开地等四个村的旱地里试种,取得成功,亩产达到300公斤,同比高出100公斤。产量和效益的增加,吸引了翁牛特旗等周边地区来参观考察,引进该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
与此同步,乡党委政府还协调克旗农机局连续三年在红石村举办全旗由各乡镇农机专干、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周边群众参加的小麦深松免耕观摩演示会,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种植旱地小麦的积极性。2021年秋末冬初时节,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红石砬、新道梁等四个村建设旱地高标准基本农田13200亩。今年春季,金昊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红石砬村流转土地7300亩,其中采用保护性免耕种植小麦3300亩,预计亩产350公斤,比传统方法种植每亩增产100公斤。不仅如此,免耕和秸秆还田耕作,对土壤墒情保护、土地利用和小麦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克旗农牧局为落实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优质高效增粮示范区项目时,将红石砬村定为旱作小麦优质高效增粮示范区,集中连片种植旱地小麦1000亩,旨通过技术研发攻关区、技术评比展示区、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区,对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为辐射带动全旗旱作小麦的种植起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乡长王志刚还表示,克旗新开地乡作为旱作小麦的种植区和示范区,要把自治区的高效增粮行动付诸实际,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政策举措,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稳定稳产增产潜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为“中国碗装中国粮”贡献一份力量。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cf/202206/t20220629_20802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